2019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市场监管,着力防范市场风险,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并取得明显成绩。5月,我局驻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获得2019年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第一季度“党员示范岗”、“模范窗口单位”称号,刘平、黎舒晴两位同志获得“模范党员”称号,蔡桂华、黎志华两位同志获得“优秀窗口工作人员”称号;7月,骆桂英同志、黎舒晴同志分别获得第二季度“模范党员”称号和“优秀窗口工作人员”称号。9月,我局周燕同志、郭赞育同志分别获得第三季度“模范党员”称号和“优秀窗口工作人员”称号;朱劲彬、刘平两位同志因事迹突出,分别获得2019年清新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荣誉称号;刘平、黎舒晴两位同志获得“文明行业服务标兵”荣誉称号。
一、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一是通过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允许“住改商”及“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推进证照分离、实行“双告知”制度,改革经营范围登记,极大地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为大型企业落户清新营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2019年,我局核准“一址多照”企业98户;住宅改商业用途企业共370户;二是全面推广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及电子营业执照的使用,2019年,我局共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29宗,核发电子营业执照3户;三是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2019年,我局共有1030户市场主体自主申报企业名称,其中冠省名53户,冠市名669户;四是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2019年,全区共办理企业简易注销172户。
2019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093户,注册资金38983.91万元;新登记设立的内资企业共46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6763万元;新登记设立的私营企业共984户,注册资金265381.47万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户,出资总额9957.5万元。
(二)切实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多举措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工作,截至6月30日,我区企业应报4679户,实报4367户,未报312户,年报率93.33%,比去年同期增长4.22%;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应报1070户,实报1060户,未报10户,年报率99.07%,比去期同期略减0.65%;个体户应报22904户,实报20151户,未报2753户,年报率87.98%,比去年同期略减1.73%。二是认真做好年报后列(标)异、分批列严和批量清吊工作,对未报送2018年报的2747户个体工商户,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对未报送2018年报的442户内资企业、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的215户企业,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依程序开展2019年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三是印发《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认真开展2019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包括:1.开展保健品双随机抽查工作,共抽查8户,抽查结果未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2.联合区财政、税务、住建等六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省局61户企业抽查名单、区局177户企业抽查名单开展2019年度企业登记事项、公示信息双随机抽查工作,后续处理对省局抽查名单中经核查发现因住所失联、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24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另外1户外资企业已移交市局处理。同时,建立了我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三)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推进“个转企”工作,积极办理股权出质、动产抵押业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2019年,共办理39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83宗股权出质设立登记手续,出质股权37.56亿元,融资金额42.7亿元;办理动产抵押业务33宗,帮助企业融资9.9亿元;二是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助企惠企,2019年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为3737件,其中申请量为1241件,本年度注册量788件;截至2019年11月,专利申请量为471件,授权量为264件,其中涉及考核指标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82件,完成率为62.6%;发明授权量为29件,完成率为103.57%;2019年共审核了专利资助申请97件,其中通过初审82件,包括实用新型专利57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发明专利18件,初审申报资助金额23.91万元;发放2018年23家企业及个人实用新型专利奖励,共计13.3万元;三是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全区共有74户企业被公示为2018年度“守重”企业,其中新申请企业19户,连续公示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10户,连续公示20年以上3户(含1户已经连续公示30年);四是不断强化标准化引领作用,一方面落实《省局关于推荐广东省农业、服务业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备选项目的通知》要求,积极发动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广东省富钼富硒功能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另一方面继续督促企业自主将依法制定并执行的企业产品标准或服务标准在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完成自我声明公开;五是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2019年共推动4家企业通过二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2家企业通过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六是积极开展能源计量监督检查。为了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根据《计量法》、《节约能源法》和相关文件要求,聘请市计量协会专家,对2家列入“省万企”耗能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七是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清新辖区内9家获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2019年行政监督检查,其中联合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清新分局执法人员及环保技术专家共同对辖区的3家机动车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对因存在管理不规范问题已责令其整改完毕。
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确保辖区安全平稳。一是狠抓全区特种设备“飘红”治理,推进特种设备法定检验和及时报检,提高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率,逐步建立我区特种设备超期未检“飘红”治理新机制,特设飘红清理取得新成效,飘红率下降到2%;二是制定重点危险源检查计划,对广东双汇、森叶纸叶、清泉湾、古龙峡、百富洋、粤锋、太丰、普华4间气站、清新水泥、广英水泥、合展工业气体、思俊化工、先导稀材、清新人医、美林广场和正茂燃气等16个城市风险点危险源,列入重点监管,每年至少检查两次以上,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组织相关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安全隐患的能力;三是继续推进淘汰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工作,截至目前,全区须淘汰的23台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中,已淘汰停用21台、已整改成生物质锅炉2台,我局已全面完成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淘汰工作。
目前我区拥有各类在册特种设备5617台(辆、套)、在用4280台(辆、套),其中锅炉81、压力容器1230、电梯1919、起重机械244、叉车601、大型游乐设施8、压力管道197。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创建工作,贯彻落实《清新区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将食品安全创建工作列入2019年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工作督查机制,对各镇(场)、食安委成员单位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不足;二是稳步推进食用农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建设,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建成零售市场食用农产品流通追溯信息化管理平台,初步实现肉类蔬菜(包括水产、猪肉、三鸟等)“来源可溯、责任可究”;三是继续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整治行动,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64家次,检查学校、幼儿园及校外托管机构234间,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966户次、农业经营企业513家次,有效避免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及时清退一批“三无食品”、“五毛食品”;四是加大食品抽检力度,2019年共完成食品检验量“每千人5批次” 共3562批次任务(其中生产环节603批次,餐饮环节1002批次,流通环节1957批次),合格3397批次,不合格165批次,合格率95.37%。五是巩固主城区家禽“集中屠宰、 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成果,采取有力措施,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继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防止活禽经营限制区内活禽经营反弹;六是全面提升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全区已实施食品安全量化分级2795间(A级35间、B级1439间、C级1321间),实施率达95%,其中学校食堂全部B级(含)以上;已实施“明厨亮灶”共2712间,覆盖率达92%,其中学校食堂、大型餐馆和500人以上单位食堂的覆盖率达100%。
(三)加强两品一械安全监管,确保规范经营。一是开展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工作,对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中药饮片流通环节、疫苗和血液制品流通环节等开展专项检查,药品经营企业日常检查共332间次,开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SP)检查39间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SP)跟踪检查10间次;二是有序开展化妆品日常监管工作,共检查化妆品经营企业110间次;三是开展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1间次,暂未发现线上线下医疗器械违法经营行为;四是有序开展监督抽检工作,共完成药品监督抽检110批次、化妆品抽检10批次、医疗器械监督抽检5批次,处理药品抽检不合格案件1宗。
三、以强化监督执法为抓手,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一)不断提高消保维权工作水平。一是于3月14日联合市政府、区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区消费者委员会围绕“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主题,在清新区太和镇清新公园举办2019年清远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市、区共有30多个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加活动,现场共接受群众咨询1861人次,受理投诉3宗,现场派发宣传资料5100多份;二是落实专人负责投诉举报工作,严格案件投诉举报工作流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525宗。其中:受理商品和服务投诉1072宗,调解成功269宗,争议金额172.36万元,换回经济损失21.76万元;举报282宗,咨询112宗;原食药局方面1月1日--4月25日59宗。
(二)加强质量监督和提升工作。一是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工作,针对智能门锁、儿童玩具、学生文具、中小学生校服、用于建设校园跑道的塑胶颗粒、胶水等原材料等重点产品进行检查,共检查儿童玩具生产企业1家、重点商品超市、批发市场39家、门锁经营户34家;二是严格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推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行动中共检查电动车生产、销售企业共126户次,对1家销售不符合标准电动自行车的经营户进行立案处理。三是对我区8家生产许可证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其中水泥2家,化肥2家,危化品2家,食品相关产品2家。四是开展质量抽样工作,共抽汽油10批次,柴油25批次,服装6批次,家具4批次,化肥3批次,鞋10批次。
(三)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一是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截至目前,双打办成员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11041人次,检查单位11202家次,开展产品质量抽检监测2150批次,立案查处制假售假类案件90宗,其中通过产品质量抽检监测,查处生活销售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案87宗,罚没16.5万元;通过线索深挖,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宗,罚没0.03万元,查扣侵权美的空调13台;另外联合市局、清城区局、清城区公安局查处大要案1宗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2人,查扣假冒美的注册商标的电风扇1238台、美的二维码条码22000个、美的电风扇合格证条码62448个、塑料盖4160个、电风扇前钢网罩580个、包装箱3760个、调速开关80个,没有标注商标标识的风扇扇叶18320个。加大对成员单位开展打假专项工作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经费支持,支持区公安局经侦大队、区农业农村局及禾云镇双打办等部门打假经费共计6万元,促使我区打假工作更纵深、更全面的推进;二是联合公安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持续深入打击成品油违法违规经营(存放)行为,全区累计组织专项行动57次,出动执法人员963人/次、执法车辆178台/次,取缔无证无照窝点60个,查获柴油86657.31升(73.94吨),查获汽油19990升(14.7吨),合计转移成品油106575.31升(90.64吨),治安拘留3人,排查涉黑涉恶举报线索1条;三是开展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工作,包括转供电环节电价重点整治、医疗药品领域价格监管、城镇燃气工程安装市场监管、铁路专用线价格监管、民生关注和重要时段的价格监管等;四是开展治理“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25人次,检查社区、广场、“保健”类店铺等人流密集场所及店铺258户次,核查直销企业及服务网点141户,开展宣传活动15场,印制宣传资料册500份,宣传海报50份,查办案件7宗。五是开展查无集中整治行动,对辖区内摩托车(及电动车)维修店、废品回收站点、小型制衣厂、小型电动车销售店开展地毯式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54人次,车辆355台次,共检查商事主体453户次,对33户无照经营户发出行政告诫书,查封叉车、起重机各1台;六是开展网络交易日常排查监管,建立网络交易日常排查监管机制,对系统内登记在册的网站、网店进行排查,检查以网址作为经营场所的主体、经营范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主体情况;截至目前,企业网站335户,个体网站5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户,经核查注销主体74户,移除主体195户,确认无效网站77户,共移除网站249家。
2019年以来,我局共立案144宗,结案190宗,案值19.016万元,罚没57.6124万元。
(四)全面开展市场创文攻坚整治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文明城市形象,我局积极履行创文农贸市场整治牵头职责,全方位多举措开展市场攻坚整治。一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硬件建设。按照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要求,对市场内部重新进行布局,确保划行规市,分类经营;强化因“场”施策,结合各个市场自身条件和特点,制定各大农贸市场污水横流、鱼池改造、菜档去水、天花翻新、水电管线改造和消防设施等的升级改造项目,大力改善市场基础设施。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软件建设。明确市场开办者对市场内经营户证照、市场内安全隐患、计量、维权、卫生等有督促和管理责任,切实履行市场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联合执法队,采取“驻场式”日常检查和“突击式”联合执法相结合,对全部约12000个点位进行常态化管理;制订《清新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聘请了专业清洁公司开展日常保洁和每周大清洗;同时以考评的形式,每季度对市场管理者评出等次,并给予相应奖励。2019年创文迎国检期间,我局根据市农贸市场整治办和区创文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派驻多名干部进市场进行驻场管理,集全局之力,早上七点驻守至晚上七点,确保农贸市场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国检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
(一)党建工作方面。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我局成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制定了基层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依托“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认真开展“五个一”工作;二是扎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我局依托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三会一课”、研讨、写心得、考学、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扩大学习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庆三八.迎五四”春游活动,组织开展“万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等,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担当,局党组定期与区纪委监委派驻组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二是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党组书记与4名领导班子成员、分管领导与8个市场监管所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共12份,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领导干部家访等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工作机制;四是坚持抓早抓小及时提醒,以反面典型案例、反腐败纪录片为教材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扎实开展谈话提醒共20多人次,开展廉政风险点防控排查工作,共查找廉政风险点213个,提出防控措施205条,从源头防治微权力腐败;五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决定,严格落实决策酝酿、集体决策和决策执行程序,同时提前向区纪委监委派驻组汇报并邀请列席会议,录入“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平台,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六是强化“三个结合”整改落实,把巡视整改与我局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存在问题整改、与公述民评活动检查考核存在问题整改、与述责述廉评议情况整改密切结合,专题分析研究,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成效。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报公示率还不够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死户”、“僵尸户”较多,导致清理此类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推进缓慢,直接拉低年报率;同时,由于年报存在末期扎堆报送的情况,导致公示系统经常出现网页打不开,联络员无法登录、网页无法保存、年报无法提交等网络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年报工作的开展。
(二)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下市场监管履职需求不相适应。由于机构改革,在整合原工商、原质监的基础上,再次整合原食药监的职能,新组建的区市场监管局职能泛、业务广,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掌握原工商、原质监的业务、法律法规,又要掌握原食药监的业务、法律法规,而我局干部队伍年龄趋于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且编配严重不符,导致一线监管力量薄弱。
六、2020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1. 按照国务院、省的统一部署,有序开展商事主体“多证合一”工作,做好存量市场主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
2.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按照现行制定的文件精神及工作落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3.做好登记业务全程电子化及电子营业执照推广使用工作。
4.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全面完成对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库中的名称信息的清理工作,建立新的市场主体名称数据库,建设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开展名称自主申报改革。
5.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开展电商集群登记,配合推进电商虚拟产业园建设。
(二)加强市场监督执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1.继续做好2019年度各类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工作,多措并举,做好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清新辖区各类商事主体年度率。
2.进一步加强我区商事主体年报后续监管各项工作,包括: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标记经营异常状态)、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继续开展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批量清吊)工作。
3.全面推行全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4. 继续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对互联网的监测力度,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大对我区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网络交易的监督管理工作。
5.保持高压态势,继续强化特种设备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继续排查在用特种设备的数量,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强化与检验机构的信息交互功能。
6.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执法队伍;狠抓办案质量,统一办案标准,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三项制度,依法行政。
(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着力改善民生
1.全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督查组验收。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要求,强化食安办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对标细则查缺补漏,及时总结亮点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食用农产品追溯)的使用,逐步实现肉类、蔬菜等食用农产品的“来源可溯、责任可究”。
3.计划建立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将辖区内的学校食堂和大型餐馆等纳入平台实现智慧监管,实现食品安全全时段的监控,大数据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4.继续加强药品流通环节、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零售药店提升软硬件建设,督促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提高不良反应上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规范经营行为,确保规范经营。